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在中共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的第四場集體采訪中,重慶、四川、貴州、西藏、陜西、甘肅7個代表團的新聞發言人集中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其中,“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為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關鍵詞。
在“一帶一路”建設成績方面,陜西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綜合排名現在已經進入全球前50位,建成了亞洲最大的鐵路物流集散中心,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獲批……截至今年8月底,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開行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達6524列、運輸32.8萬標箱。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劉英奎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極大地優化了西部地區的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通向歐洲、東盟、亞洲以及非洲等地的物流更加通暢,緩解甚至解決了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的重大制約因素,把更多西部地區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依托“一帶一路”建設帶動作用,西部地區成為吸引外資新高地,吸引外資增速領跑東部地區。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4.3%、27.6%和43%。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馬莉莉表示,交通、商貿、物流把西部內陸地區連接到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提高西部地區市場潛力和產業集聚的可能性,進而有利于增強西部地區對于國際市場和投資的吸引力。同時,西部地區在新能源開發、產業現代化、科技教育、農業、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有諸多投資機會,且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相對沿海更為低廉,成為吸引內外資的亮點。
在吸引外資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西部地區更重視吸引外資的結構,正不斷承接高技術含量產業,承接高技術產業的能力不斷提高。筆記本電腦生產企業英業達、富士康、仁寶等在重慶落地研發中心,英特爾在四川建成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裝測試中心,西安三星半導體工廠是全球最大的閃存芯片制造基地……在西部地區,一個從芯片最上游硅材到芯片最下游封裝測試的高科技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西部地區一些中心城市,比如西安、重慶、成都、蘭州等具備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或優勢。”劉英奎分析道,這些中心城市擁有一些理工科類國內外知名的高校和研究機構,具有一定的科技研發實力和人才基礎;西部地區屬于后發地區,具有較強的高新技術產業容納能力。他認為,西部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對外開放,樹立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優質資源的意識、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降低產業發展的制度性成本;加大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進一步優化人才政策,讓人才愿意來、留得住;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配套產業引進,完善產業鏈條,增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
馬莉莉建議,首先,適應市場趨勢發展特色產業集群。西部地區需要把有限資源投入于優勢、特色產業方面,而不是遍地開花,通過促進集聚來實現規模效應,提升內外資進入后的成功率。特色產業的選擇需要把握時代與市場走向,而不是一味跟隨。其次,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鏈。在流程專業化、分工細化的時代,規模化的專業化分工是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指針,西部尤其需要尊重和利用市場規律,以擴大規模效應、整合效應。最后,鏈主發揮積極作用。西部相對于東部有許多自然短板,在既有條件下純粹依靠市場自發力量較難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鏈主積極發揮作用,適市場之需而有為,改善市場條件,激活市場機制,可強鏈補鏈延鏈,促使產業鏈形成整合競爭力。
在劉英奎看來,通道建設、節點和平臺建設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前提條件。未來,西部地區在推進對外開放中,要暢通與沿邊國家的跨境通道,包括公路、鐵路、航道等;應加強大通道節點城市、物流樞紐園區、出口加工區、綜保區等建設力度,大力發展跨境旅游及邊境貿易,提升沿邊地區國際博覽會檔次;同時,應進一步加強與沿邊國家溝通,擴大沿邊開放力度,增加國家開放口岸數量,繁榮沿邊經貿,把沿邊地區打造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