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的基本功能包括通關、融資、信保、貨運、結匯、退稅等內容。近年來國際貿易形勢發生變化,尤其是為應對疫情和跌宕的國際局勢帶來的種種新情況、新挑戰,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若不調整、創新,真有被弱化或蠶食領地之憂。10月28日在浙江省金華市舉行的聯合國及國際公共采購非洲事務對接會,進一步提高了金華市建立的“聯合國及國際公共采購服務平臺”的知名度。該平臺及其運營機構浙江德瑞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雖名氣不及知名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但在深耕供求服務和國際高端采購方面取得的明顯進展,足可啟發其他外貿綜合服務平臺。
類似金華市“聯合國及國際公共采購服務平臺”這樣,想在供求對接服務領域多做點事情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還有一些,比如隨著外貿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一些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不再局限于只從貨運角度為企業提供服務,而是將貨運、采購支持等服務升級為供應鏈管理服務;一些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逐漸強化電子商務服務功能,將跨境電商服務明確列入平臺服務內容之中。但是,不少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則至今仍局限于傳統服務內容,不涉及供求對接服務領域。這令人遺憾。
實際上,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要想更好地發展,要解決的遠不只是“是否涉足供求對接服務”這一個問題,而是要對自身的戰略定位和立足之本有全盤、清晰、正確的認識。具體來說,在互聯網、數字經濟時代,各領域的“跨界”現象很常見。手機“跨界”了PC電腦,“跨界”了傻瓜相機、錄像機、錄音筆等;支付寶、微信“跨界”了ATM機和銀行的部分功能;跨境電商也是多種商業形態在互聯網上“跨界”的碩果,生活中很多創新事物都是“跨界”使然。近幾年明顯可以看到一些大的跨境電商平臺又推出了在線訂艙服務,有的跨境電商平臺還參與國際貨運快船的營運,跨境電商平臺還競相與銀行合作推出為外貿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產品。這樣一來,誰還能嚴格區分出誰是跨境電商平臺,誰又是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呢?面對越來越多的“跨界”挑戰,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除了繼續將其他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當作競爭對手,是否還應將跨境電商平臺抑或其他“跨界”平臺作為競爭對手,及時了解人家“跨界”的新功能給自身可能造成的沖擊,并做好應對?
在這種同行競爭和跨界競爭并存的較大壓力下,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應當進一步強化自身的特色功能和拳頭服務產品,建好“護城河”。畢竟“術業有專攻”,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各有自身優秀的基因,比如貨代企業出身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應鞏固和擴大自身在通關、貨運服務領域的優勢,有國際采購渠道資源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則可像金華市“聯合國及國際公共采購服務平臺”那樣持續深耕在該領域的服務內容,背靠跨境電商母公司建立起來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則可進一步強化電子商務服務功能。總之,要讓更多外貿企業在比較了跨界者的相關服務后,還是覺得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更適宜、更貼心、更便捷,唯其如此,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在應對上述種種競爭過程中,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也不能太“本分”,完全可以積極嘗試跨界和嫁接新功能,積極回應因國際經貿形勢的發展變化、疫情帶來的各種阻礙對產業鏈的影響,及時掌握外貿企業的新痛點新需求,不斷改進并更新迭代產品、服務。這樣一來,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深耕供求對接服務就可以做得更多更深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