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關員現場監管首批肇慶四會與蛇口組合港貨物出口 關悅/攝
近日,在肇慶海關的監管下,12個載有275噸鋁合金錠的集裝箱在肇慶四會港碼頭辦完通關手續后裝上駁船,隨后運抵深圳蛇口港直接裝上國際航行船舶出口至東南亞。這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項目新成員“深圳蛇口—肇慶四會”正式啟動,也是繼肇慶口岸實施與廣州南沙港“灣區一港通”項目、“深圳蛇口—肇慶高要”組合港項目之后的又一重要舉措,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建設持續提速。
肇慶四會港地處北江與西江主航道交匯處,年進出口貨運量1.5萬個標柜。但由于當地內河航道條件不適合大型國際貨輪直接駛入,以往四會港有三成左右的出口貨物需通過轉關貨物運輸船舶運至深圳海港,辦完海關轉關手續后再裝上國際航行船舶發運。這一模式下,業務環節較多、物流流程較長,使得出口企業較難精準把控國際航行船舶船期,容易打亂企業出口計劃。
此次“深圳蛇口—肇慶四會”組合港項目的實施,有賴于廣州、深圳兩地海關進一步優化海關監管流程,實現肇慶四會港、深圳蛇口港之間的無縫銜接,相當于把位于深圳的海港延伸到了珠江內河。新模式下,進出口企業出口貨物時在肇慶四會港完成申報驗放手續,直接由駁船運至深圳蛇口港出境。
肇慶市大正鋁業有限公司是首個試水“深圳蛇口—肇慶四會”組合港項目的企業,該公司生產的鋁合金錠遠銷東南亞地區多個國家。“使用組合港模式申報,作為出口企業既節約了通關物流成本,又降低了可能由于物流延遲帶來的交貨違約風險,給企業帶來明顯實惠。”該公司報關負責人表示。
據測算,肇慶四會與深圳蛇口“組合港”項目實施后,貨物從肇慶四會港到深圳蛇口港完成出口離境的時間可有效縮短兩至三天,企業綜合物流成本降低約30%,碼頭場地和集裝箱周轉效率也隨之進一步提高。
“海關不斷創新業務模式并強化信息化系統作用,將服務促進區域物流一體化,優化貨物進出口流程,實現大灣區城市間港口的物流協同和無縫銜接,在功能組合、船舶裝卸、數據協同、港口合作的基礎上,推動實現大灣區港口物流一體化和監管智能化。”肇慶海關副關長邱亞林表示。(關悅/文)